[汉朝有去病的匈奴未灭,以为家,南宋有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,梦回吹角连营,岳飞的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,可惜霍将军随年少成名,被武帝重用,但天妒英才英年早逝,弃疾,鹏举虽身怀大才,却因为皇帝昏庸能一个不得志郁郁而终,一个因莫须有被冤杀]
汉武帝刘彻此时非常的心急,他的冠军侯英年早逝啊,这是怎么回事啊?
卫青劝解汉武帝:“我们既已知道结果,就可以去改变。”
卫青心中也是着急的,毕竟霍去病也是他的侄子,他又怎能不担心呢?
倒是霍去病本身倒不着急,此时他正值壮年,他相信自己有了天幕的提醒,自己一定能渡过难关。
岳飞望着天幕,他早已知晓天幕上的所作所为,只有汉人可看见,他也算是松了一口气。
当他看到被自己是因莫须有的罪名被杀时,其实他心中早有预料,但他以为,最多也只是贬官,没有想到会直接以这种方式被杀。
虽然此时他还没有收到那十二块金牌,但此时的他还是感到黯然伤神,他背后精忠报国这四个大字隐隐在发烫,仿佛在提醒着什么。
[历史真的好残酷,真的有好多的意难平。]
[历史上南宋在1163年隆兴北伐,准备不足,符离大败,于1164年被迫和议,史称隆兴和议。然而就在整70年后的1234年金哀宗在蔡州自杀,金末帝在蒙古乱军中被杀,金国灭亡。
歌词中为六十年,正值金哀宗继位,金国内忧外患,可是南宋却在史弥远等主和派一系列政变兵变下失良机,这六十年何尝不是对历史的感慨?]
[这才是最让人痛心的,当时宋朝有主战的皇帝,有辛弃疾这样能文能武的将才,甚至连他们的对手金国都陷入了内忧外患之中,可是宋朝还是因为内部主和派没赢,这也不能怪后人评为弱宋了。]
赵匡胤气的要死,这个局面要是给他,他能直接打到辽国都城,结果后世那几个败家子,硬是放跑了这么好的机会,真是越想越生气。
赵匡胤一共有四个儿子,长子赵德秀和三子赵德林早夭,但次子赵德昭和四子赵德芳都已经长大。
他对赵德昭和赵德芳说:“从今以后,你们就日日练武,跟着赵普学习四书五经,以后历代皇子皇孙皆学文武。”
他可算是怕了,重文轻武闹成这样,还不如文武并重吧。
[去病幸逢汉武,弃疾悲遇宋孝。
弃疾似去病,临安非长安啊。]
[国家不幸诗家幸,赋到沧桑句便工。]
[辛弃疾,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,可以比较片面的概括,打仗里面最有文采的,写诗里面武力值最高的]
回想了之前评论的那些诗词,所有读书人都很中肯,辛弃疾的诗词真是极好,只是可惜。
[辛弃疾之所以后世闻名,不就是因为他的诗歌吗?也算是有舍有得吧。]
[若是被重用,依照着辛弃疾的才华,也能写下封狼居胥之词,比这愁苦之词何如?]
[北宋多名相,南宋多猛将。]
[稼轩,我真想穿到南宋皇帝身上,为你力排众议,为你铺好道路,让你余生不再遗憾。]
[有没有一种可能,他不受重用是自己作的?]
[什么意思?]
[辛弃疾怀才不遇的原因有很多种,有官场排挤,受到归正人身份的影响,但其实刚开始宋孝宗并不是没有重用过他的,但辛弃疾这个人吧就……
他的性格就是一个大直男,一句话:他把皇帝上司朋友全得罪了个遍,人家打也打不过,骂也骂不过的,最后干脆就不理他了。当年宋孝宗让他组建飞虎营,下令说延缓进攻,结果这哥们儿藏起了虎符直接就是干上去了。]
[啊,这……我倒是希望他跟岳飞换一换,岳飞当年要是学辛弃疾藏起那十二块金牌,也就不至于被莫须有的罪名赐死了。反正这完颜构也不可能跑到岳飞的军营里弄死岳飞吧]
[这事不能这么算,岳飞是武将,辛弃疾再怎么说人家也是文臣,宋朝没有杀士大夫的习惯,岳飞要是跟辛弃疾一样,那岳飞估计就要直接打成叛国逆贼了。]
此时的宋孝宗赵昚心中满是奈,并非是他不重用辛弃疾,而是辛弃疾这个人真的是太会招人恨了。
刚开始一堆人在骂宋朝,大概也是因为他一直主战,所以没有看到骂他的,估计在后世人的眼中,他大概是个急功近利,目不识珠的人吧。
看在天幕的份上,论是碍于民意还是他本身的意愿,他都愿意再给辛弃疾一个机会,只希望这一次辛弃疾能够收敛一点他的脾气吧。